郑州市工商联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首页 > 参政议政

【他山之石】让“大健康”成为泰州最鲜明的城市标识
——关于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25 文章来源: 作者1: 办公室

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泰州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泰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的战略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至6月,市政协经科委围绕“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通过听取部门情况介绍、赴有关市(区)走访座谈、深入企业个别访谈、学习考察外地经验、组织专家协商、网络议政、研讨交流等,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主要成绩及做法


1.抢抓战略机遇,大健康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坚定不移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引领泰州产业和城市转型的关键一招,高起点定位谋划,高能级统筹推动,高标准聚力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程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力以赴对接上争,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七个方面重磅支持措施。市级层面第一时间召开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发展规划,细化行动方案,完善专项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相关市(区)按照“一核、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错位发展,形成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大健康产业规模实现2850亿元。


2.深耕优势领域,医药制造竞争力不断增强

  保持战略定力,聚焦医药制造,倾力打造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独门绝技”。传统医药产业量质齐进。培育了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招引了阿斯利康、安若维他等国际知名药企项目,2022年全市化学药、中药产值分别占全省化学药、中药总产值的27.9%、40.3%,化学药、现代中药近20个大品种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新兴医药领域强劲增长。我市拥有全国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发展试点,集聚了10家人用疫苗企业、4家动物疫苗企业,5家企业获批人用疫苗生产许可证,占江苏的5/9、全国的1/9。硕世生物、康为世纪等诊断试剂企业处于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泰州医药产业园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1位,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链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和化工产业双重集聚优势,规划建设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一批CDMO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开辟新赛道、突破“卡脖子”难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


3.注重前伸后延,融合发展趋势加快形成

  在巩固医药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医疗、康养旅游、食品等领域拓展延伸,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中医治疗形成特色。获批苏中地区唯一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成省内首家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形成具有一定科研教学能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中医特色专科。康养旅游加快发展。圆满承办第二十届省运会,先后获批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形成了一批文体旅一体发展的街区、景区、度假区、集聚区,姜堰湿地康养体育旅游休闲线路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泰好吃、泰享游等“泰”系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食品产业集聚明显。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达242家,2022年实现产值809.53亿元,居全省第二位。拥有靖江汤包、兴化大闸蟹等一批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建成全省首家农副产品加工区。特医食品行业快速崛起。获批建设省内首个特医食品重点实验室,全市现有特医食品注册证12张,占全省的3/4,特医食品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授予泰州“特殊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4.强化多维赋能,产业要素保障更加有力

  围绕构建高质量的产业生态,不断加大要素支撑力度。强化金融赋能。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母基金、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推出“创新积分贷”产品等,持续为大健康产业输送“金融活水”。经多年孵化培育,我市大健康产业领域拥有19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药企迎来上市“爆发期”,三年多时间9家企业赴境内外上市。强化平台赋能。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相继落户和打造了疫苗工程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等21家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成5家离岸区域创新中心,提供从研发、生产到转化上市的平台支撑服务;成功举办第三届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连续举办13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初步成为全球医药高端成果的展示平台和泰州医药产业实力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强化人才赋能。持续释放“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科技创新六条”政策红利,高规格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智创泰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泰州日”高校揽才“一号工程”等,累计引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500余名。医药高新区人才综合竞争力列全国高新区第八位。


存在的薄弱环节


1.全社会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充分认识大健康产业在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从高质量发展全局的维度深刻研究大健康产业融合裂变效应和巨大牵引作用不够,大健康产业的新领域、新项目、新业态有待拓展。


2.健康制造业需向高端攀升

  我市健康制造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但总体仍存在传统仿制药品占比高,新兴领域布局不多,重大项目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企业研发投入总体不高,多偏向“短平快”的实际应用,创新药研发投入强度、品种储备、风险投资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有不小差距。


3.健康服务业需提质拓面

  我市健康服务业供给与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相比,与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高水平特色专科建设有待突破,中医药优势彰显不充分;健康消费品流通、销售集聚度不高;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融合发展不充分,高端养老项目不多,性价比高的养老项目匮乏,新型康养服务模式相对缺乏;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产业链附加值偏低等。


4.资源要素供给需更加精准

  政策支持上,上海、苏州、合肥等地相继推出含金量高、突破性强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给我市带来较大政策压力。要素供给上,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天使、风险、科技投资基金尚需扩大规模;现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市场化程度和运行质效需提升。资源集聚上,生物医药、健康食品领域高端人才缺乏,技能型人才缺口依然较大;研究型医院建设力度需加强,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较少。


几点建议



  省委、省政府《意见》的出台,是对泰州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机遇。当前,首要的是抓好文件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落实,发挥最大效应,全力推动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1.深化思想共识,坚定不移以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提升认知层次加强引导。聚焦各级党政干部、骨干企业负责人等重点群体,通过举办研修班、高峰论坛、高层次专业会议等,推动他们准确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深度了解行业动态、前沿资讯、最新产品,深刻认知大健康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带来的聚变效应,从推动全局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切实把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分行业分领域剖析选树典型。坚持全球视野,树立高端思维,找准细分领域,采取与产业研究院、知名咨询服务机构合作等方式,专业化分析国际国内一线城市、一流企业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成功案例、资源需求等,为泰州提供路径借鉴、寻求合作可能。三是搭建大健康产业宣传展示平台。选择合适区域,嫁接现有资源,升级打造宣传展示平台载体,集中呈现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历程、标志事件、主要成就、特色产品。同时,探索通过举办健康文化节、设立大健康博物馆、发布大健康发展白皮书等方式,大力培育健康文化,让“大健康”成为泰州最鲜明的城市标识。


2.持续做大做强,聚力打造泰州健康制造旗舰劲旅

  健康制造在我市大健康产业中居于核心地位。建议瞄准省委、省政府《意见》明确的重点领域,强化链群思维,打造创新矩阵,坚持招大引强和培大育强并举,推动健康制造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一是打造疫苗及抗体药产业高地。锚定创建国家级疫苗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人用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集聚区目标,鼓励重点企业加强创新型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研发。更好发挥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作用,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水平、一站式、专业化服务,提高孵化成功率,推动更多孵化项目在泰转化、产业化。注重招引抗体药项目和团队,壮大抗体药规模。积极争取在泰州试点疫苗委托生产,促进疫苗研发、生产快速推进。二是深耕诊断试剂和高端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聚焦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基因检测等重点领域,加强数字医学影像、光电医疗设备、数字化可穿戴及远程诊疗设备、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等高性能医疗器械项目策划和招引,积极培育引进高价值医用耗材、智能化生命支持系统等领域优质企业。三是放大特医食品产业先发优势进一步加大上争力度,着力打通特医食品审批快速通道,力争国家级特殊食品检查员实训基地落户泰州。加大省特医食品质检中心建设力度,提供全产业链检测能力,吸引更多特医食品企业落户。同时,瞄准功能食品、中式滋补、口服美容、健康零食、健康餐饮、鲜食预制菜等细分领域,加快布局健康食品新赛道。四是全力创建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加强全域统筹,争取部省关心,在规划、产业政策以及土地、能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原料药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特色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五是开拓动物保健药新兴领域。用好特色资源,深化构建以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诊断试剂等为重点的动保产业体系,校企合作建设动物保健产研融合高地。六是推动传统产业在与大健康产业融合中实现转型升级。强化跨界思维,坚持“大健康+”理念,深度挖掘传统产业与大健康融合、嫁接的结合点,赋能产业转型蝶变。


3.提升内涵品质,不断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健康服务业是推进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建议聚焦《意见》明确支持的重点领域,在深化健康城市建设中寻求产业生长空间。一是探索建设大健康消费精品街区。当前,健康服务领域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获得高质量、专业化的健康服务,而国内尚未形成地标性的健康消费集聚地。建议可研究、探索在中国医药城选择合适区域,利用医博会、综保区等平台资源,引进高端健康产品,推动全球知名健康品牌新产品首店入驻,试点开展进口药品跨境电商零售。同时,加强与数据医疗产业融合,布局健康管理、健身运动、中医康健、寻医问药、基因检测等健康消费场景应用;同步建立政府主导的消费促进和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打造大健康消费精品街区,以此塑造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独树一帜的城市地标。二是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顺应健康服务需求从“解决问题”向“发现和预防问题”转变的趋势,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扎实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扬泰州中医药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构建健康大数据库,推动研发辨识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的方法、技术和设备,定制化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疗养一体化健康管理方案,提高慢病、重大疾病防治成效。三是以精准、特色医疗提升泰州健康服务差异化竞争力。比如,重离子、硼中子、质子治疗仪大幅提高肿瘤治愈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泰州可积极争取此类高端前瞻性重大医疗项目设点布局或与相关城市开展合作可能;加大精准上争力度,推动赋予泰州面向特定群体的临床亟需新药物、新疗法、新型医疗器械试点权限;放大幽门螺旋杆菌免费检测“健康惠民一号工程”、中国人群泛癌早筛“福声计划”、心脑血管慢病管理“星网计划”等本地特色健康服务品牌效应,让泰州人民分享更多大健康产业发展红利。四是抢抓“银发经济”风口。依托医药产业优势,引进和开发针对细分群体的高端保健、精准营养产品;用好特色康养资源,推进康复及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升级打造医疗旅游、康健养老、中医养生品牌;积极研究养老新模式,探索新型养老社区建设,力争在高端养老项目上实现突破。五是发展“宠物经济”。有预测指出,2025年我国宠物经济市场规模将超8000亿元。我市可发挥医药产业、专业院校、畜牧业等特色优势,积极发展宠物繁殖、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宠物医疗、宠物保健、宠物服务等产业。


4.创新要素供给,进一步释放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当前,大健康产业竞争激烈,可在全面梳理现有政策基础上,比对长三角城市群大健康产业政策供给情况,立足实际、抓住关键,推动政策措施和要素保障集成创新。可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政策计算器”做法,为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实现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一是完善公共技术平台运行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依托自身资源,建设一批行业领先的公共技术平台,并通过引入专业团队等方式,实现平台的企业化投资、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推进创新共同体建设,更好整合政府、龙头企业、高校、行业协会资源,完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今年以来,不少城市在产业母基金和创投方面持续发力。泰州可研究借鉴相关成功案例,通过更好落实尽责免责条款、设计合理的投委会决策机制等举措,提高大健康产业母基金使用效益,以资本招商推动招商手段、资源配置方式迭代升级。三是重视大健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建好用好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大健康产业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打通创新+知识产权+资本的链条,构建产业专利池,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四是坚持高层次与应用型并重的人才引培导向。量身定制大健康产业领军人才“飞地政策”等专项政策,瞄准亟需领域,加大激励力度。同时,加快布局大健康制造业人才项目,通过探索组建虚拟大健康产业学院、“揭榜挂帅”、订单培养等方式,加强应用型和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


泰州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来源:泰州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