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商联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首页 > 参政议政

郑州市服装业发展简况

发布时间:2013-03-26 文章来源: 作者1: 12345

一、 以服装批发、零售为重点的火车站商圈,目前的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

郑州服装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变化,以及在市场中的优胜劣汰,已基本告别了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郑州本地服装生产业、代理营销业以及零售业的30万从业大军,年销量4亿件左右,对郑州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内外商家对郑州这块宝地的日趋看重,郑州服装业迅猛发展。国内品牌服装进入市场,首先占领郑州,现在几乎全国的服装主要品牌都在郑州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展示风采。国外品牌,现在路易威登、古琦、雅格狮丹、瓦萨琪、香奈儿、杰尼亚1881、BOSS等几十个国家的服装知名品牌在郑州设立办事机构和营销网点。郑州火车站商圈以银基商贸城为首、世贸商城等几个大型服装商城为主要对外窗口,吸纳辐射范围北至北京、沈阳、哈尔滨,南到武汉、重庆、昆明,东到上海、杭州、常熟,西到乌鲁木齐、西安、太原,广大区域的火车站服装商圈,年吞吐能力达到5亿件套。

2003年,郑州市工商联服装业商会响亮地提出“中国女裤看郑州”的口号,吹响郑州女裤进军全国的号角。
       2005年8月3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旨在传承千年商都文化、发扬传统豫商精神的“中国女裤看郑州”新闻发布会。之后,郑州市积极承接沿海服装业向中部的转移,二七区、荥阳市成功申报了“二七女裤名城”和“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基地”。首届“中国(郑州)纺织品服装博览会”、 “首届中国女裤看郑州高峰论坛”、“中原服装业年度风云榜”等一系列活动盛装上演,随着全省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公共运行成本最低、软硬环境最优的纺织服装产业园的投用,郑州服装业发展再次跃上新台阶,产业和产品链条不断延伸,实现了产业集聚,奠定了“中国裤业生产基地”、“中原服饰”在全国响当当的地位。
       如今,“中国女裤看郑州”已经实至名归。郑州市工商联服装业商会会长金全福介绍,郑州市服装业特别是女裤生产发展迅速,女裤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梦舒雅、娅丽达、渡森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逸阳等获河南省名牌产品,自主品牌近千个,位居全国前列。郑州服装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需求、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更是成效显著。从市场占有率来看,郑州女裤更是从9年前仅在黄河以北扎根,到目前全国市场全面开花,成为全国裤业的“金字招牌”。 2011年在中国服装协会百强品牌产品公示中, 12家河南服装企业首次跻身“中国服装百强企业”, 梦舒雅、渡森、娅丽达、太可思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有力的带动了河南服装品牌的发展,并将创造巨大的品牌效益。
      郑州女裤带动了郑州服装业整体大发展,涌现出了渡森、德亿斯顿、五朵云等男裤知名品牌,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完整、最有活力的裤业产业链。

截至2011年,郑州已取代广东霸主地位成为全国化纤女裤的领头羊,男裤也成为继广东、福建、江浙、东北、石家庄之后的第六大生产基地。郑州服装业成为郑州经济的高光亮点和优势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服装集散地。业内人士非常看好郑州,看重郑州:全国服装看中原,中原服装看郑州,占领郑州就等于占领了全国服装市场。“郑州价格”被成为全国服装的指导价。郑州服装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好势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郑州的服装代理商从最初的零散进货批发到今天的代理营销,营销商建立了成熟的销售网络。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自觉提高自身的现代理念,将现代的营销理念、模式,注入到销售系统的各个环节中,相当一部分经营者注册了自己的营销代理公司,在代理公司与经销商之间建立了“双赢”的营销策略。但由于郑州服装企业自身发展的先天性缺陷之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在未来发展中,要注意以下方面,一、完善产业链条,实现裤业集群;二、打造区域品牌,形成板块效应;三、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名牌战略;四、打造服务平台,优化产业环境。

二、 近年来郑州服装产业发展迅速,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定位

郑州市服装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机遇时期,服装交易日益繁荣,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服装贸易中心。为保证郑州服装行业的良性成长,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2010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已把纺织服装业列为我市第六大支柱产业,提出“以规划布局为先导,以建设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扩大产业开放为动力,以推动产业升级为重点,以培育产业品牌为支撑,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发展。

根据《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创国家名牌或驰名商标3-5个;培育或引进上市企业5-6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在河南的纺织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程度高、协作配套功能全,集设计、生产、营销、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中原纺织服装名城以及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和综合性纺织产业基地,到2015年河南服装工业比重要提高到25%以上。有了政府的帮助,本地服装加工企业发展势头更进一步,目前,郑州二七区与新密市曲梁镇及新郑相连区域的服装生产企业已建立有5000多家,裤业以曲梁为中心,在全国服装市场销量占有三分之一。另外,新郑市还规划2016年在龙湖镇建成一个10平方公里的纺织服装工业园,园区建成以后,预计入驻企业80家,年销售额可达100亿元。让郑州成为中国名符其实的“裤展望郑州服装业的发展的远景,

同时身为郑州市政协委员的金全福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郑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郑重提交了《关于打造中国中部服装科技产业物流园的议案》。

    “这是郑州服装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题内之义。”金全福说。他建议借鉴武汉市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经验,在距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10到20公里的范围内选址,建造中国中部服装科技产业总部型综合商务园,与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成呼应之势,给商圈内规模较大、急需扩张的服装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郑州地处中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落脚点,服装是一个时尚产业,是体现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窗口。“栽下梧桐树,引来金风凰。”打造中国中部服装科技产业总部型综合商务园 ,是吸引世界和全国知名品牌落户郑州的需要,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是河南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更是河南百万服装人的热切期盼。
     也许,这就是河南服装业的破冰之作,在不久的将来,河南服装业循此鼎立全国!

三、 当前我市服装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的制约瓶颈、政策因素等

当前,我市服装品牌整体实力还较弱,国内市场拓展面不够广泛,品牌知名度不高,舆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去年河南有12家服装品牌进入首次跻身“中国服装百强企业”,但河南省入围12家服装企业中,缺无一家入围前十强,这是河南企业与沿海城市的差距所在。从入围数量上看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这5个省份的企业仍把持多数席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沿海城市自身优势之外,还主要是由于我市服装企业在发展时受到来自企业自身的一些制约,从而应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服装行业用地难。目前,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市如荥阳、新密曲梁、中原区、二七区等,都在不断开发新型的服装工业园,这些散乱的工业园区的建立,其实是一种土地资源的浪费,因为这不利于服装产业链的集中管理,不利于行业一体化发展。建议政府集中化建立工业园区(包括建立10亩、20亩的小服装企业的用地规划),最好形成前店后厂的商业格局。

2.服装企业融资困难,缺少政策扶持和引导。随着郑州经济的飞速发展,郑州的服装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但随之而来的资金短缺问题却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约束的最主要原因,服装企业在有资金需求时,往往发现,直接去银行融资需要的周期太长,然而民间融资却又渠道又狭窄,融资不知从何说起,委实困难。另外,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经营不稳定,风险大,存在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率,政府也相应的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对此,政府方面应该引导银行支持服装行业的发展,建议每年从银行拿出10%左右的信贷资金作为专项资金来扶持服装行业,同时引入专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完善企业融资信用体系,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达到共赢。

3.行业人才的缺失。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双倍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不仅削弱了企业的力量,更强化竞争对手的力量。而高层流失会带走整个团队,中层离职会带走大批下属,核心骨干离职会带走大量的经验或技术。建议政府牵头,引导大中专院校和服装企业对接,将更多设计师和专业的管理人才输送进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3.产品结构单一,规模优势尚未形成郑州纺织品服装企业已有一定的规模,但规模仍是郑州服装企业的重要问 题。企业规模小而散,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这已成为制约郑 州服装产业层次、增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郑州服装以裤子为主要产品类别,但服装要考虑搭配,如果仅提供单品裤子,即使花色种类繁多,由于品牌形象不完整,品牌价值也很难得到提升。从郑州服装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产品种类的单一性将制约郑州服装跨越式发展。

4.品牌附加值低。郑州与江浙、上海、广东服装比,最大差距在品牌,知名度不高,附加值低,而且来料加工其它品牌占较大比例。男女裤各名度较高的十几个品牌,单条成品裤利润只有2到6元,勘察品牌还达不到这个利润率,提高利润全靠“量”。服装价值重在品牌,体现在设计理念和设计师智慧上。一些企业重生产,轻设计,重仿制,轻研发,一味简单模仿、加工、引进,品牌理念、品牌意识淡薄,企业与专业商会、在关部门,科研院校缺乏紧密联系,服装设计人才匮乏,产品开发滞后,品牌知名度低、附加值低、生命周期短。这是郑州服装的“软肋”和致命弱点。

5.产业链有待梳理,集聚效应尚待体现郑州服装产业链条虽较完整,但主次还有待梳理。具体表现有:面辅料生产 环节相对薄弱,无法实现与服装(尤其是裤业)企业的对接,纺织与服装加工需 要衔接;印染业生产规模较小,印、染环节较为薄弱,造成上下游的行业衔接配 套比例不尽合理,服装后整理加工能力尚显不足,影响郑州服装企业的产品升级;研发设计环节原创性设计缺乏,设计能力相对偏弱,不能充分满足服装品牌发展 的需要;辅链环节基础相对薄弱,虽然郑州服装产业在纺织服装机械设备以及服 装教育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服装展会、服装咨询、服装媒体、服装表演等环节基本上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辅链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无 法提升服装产业的附加值。 由于产业链尚未完全贯通,没有完全形成提升产业链优势的核心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链条各环节之间无法匹配,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因此而受到制约。

6、 异业嫁接不充分。现代社会是一个复合型的社会,2009年消费者通过网上总计购买了约640亿元的服装类产品,共有8600万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过服装,约占到全部网购消费者数量的三分之二。调查发现网上购买服装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占到了全部服装消费额的四分之一,而且随着网购服装经验的增加,网购服装的金额占比也会逐渐提高。若服装行业能够与高校、媒体、电子商务充分过接起来,扩展服装销售渠道和销售区域,迎合社会发展潮流,就会对服装行业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四、 关于加快我市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建议

郑州有着多座服装批发市场,形成了火车站服装商圈,在全国服装流通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国内较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也是郑州商贸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郑州现有11座服装批发市场,大部分遍布在管城区域内。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区委区政府为促进管城经济的发展,建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把搞好服装批发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服装商贸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繁荣。为了更好的引导、促进服装行业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服装行业的引导管理促进工作,成立 “一站式”专项领导小组,从宏观上制定发展长远规划及目标。

2、加强服装批发市场的建设规划,合并工业园区,在距郑

州火车站服装商圈10到20公里的范围内选址,建设一个规

范的现代化市场,建造中国中部服装科技产业总部型综合商

务园,与郑州火车站服装 商圈成呼应之势,给商圈内规模

较大、急需扩张的服装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推出一

个郑州服装商贸的整体品牌形象。

                                                             

                             郑州市工商联服装商会

                                  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