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商联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推进物流智慧化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11-23 文章来源: 作者1: 调研处

    一、智慧物流的概念

    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

    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顺应历史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节能环保,改善服务。郑州市发展物流业具有区位、交通、资源、政策、商贸、市场、现有企业等优势;也在设施、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相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状况而言,物流产业还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在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当前郑州市政府与行业组织也在物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制定优惠政策、规范管理、建物流园区、统筹规划等,物流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社会各界都在推动物流业智慧化的发展。

    二、郑州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物流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郑州北依京津唐、南联江汉平原、西通欧亚大陆、东接连云港,位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钱西流中枢的关键位置,是我国中、东、西三大经济带结合部的重要支撑,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区位优势明显。郑州目前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区位交通优势之外,郑州还被贴以“绿城、商贸城、古都、国家中心城市”等城市标签,郑州是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中原重镇和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物流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传统。现今郑州已经成为一个中部区域的中心消费城市,商贸流通发展迅速。一批大型服装、建材、汽配、农副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壮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二)发展物流的机会

    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基础产业。物流业作为郑州市确定的“三新”产业之一,对于促进一、二产业进步,带动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郑州对外开放水平的大幅提高,郑州吸聚资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必定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

    郑州市有了这些发展现代物流的“支柱”——突出的区域、交通、市场、商品,许多物流业态便应运而生了,涌现出了以莲菜网、永辉超市连锁、丹尼斯量贩、中华粮网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品牌专卖、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出现了陆港、豫鑫、中邮、河南中远国际货运等大中型国有物流公司以及民营物流企业长通、鸿泰等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也在加快。可以预测,未来10-20年,是郑州物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发展智慧物流所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

    郑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还落后,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强智慧郑州建设,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增速”的战略目标还相去较远。对于非物流公司,已经意识到在流通领域上下功夫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物流公司,由于发展时间短,理论研究不到位,操作经验不够成熟,对于物流市场的管理流程,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大多数的企业还在摸索阶段,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及运营技巧还是冰山一角。

    随着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加快,一方面物流市场规模扩大,物流需求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物流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还存在着物流管理薄弱,企业经营水平较低等诸多制约因素,如何通过优化环境,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如何进行社会产业分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如何和谐协作,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提升智慧物流建设,还有很多的科学规律亟待研究,探索之路还很长。

    (四)物流经济发展的状况

    目前,郑州市物流业正处于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起步阶段。郑州市物流企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由传统运输或仓储公司转变的物流企业;由某一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转变的物流企业,如邮政、铁路等;大型合资跨区域物流企业;新型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由于多数物流企业是从原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国有经济占据了全市物流企业的“半壁江山”,比重在60%左右,另外以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较多。

    三、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公司量多质差,设施服务水平低,和智慧物流相差甚远

    由于长期以来,物流行业进入的门槛太低,导致该行业发展的盲目和无序。放眼郑州各大专业市场,包括城郊大路旁边,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大大小小物流公司几千家,它们有的办理了相关的证照,有一定的注册资金以及车辆、办公场所等;有的买几辆货车,雇几位司机,便挂出“物流”的牌子;有的则是一部电话、一张桌子、一间房子的“三一”公司,经常玩“蒸发”;甚至有一些单位或企业,圈一块地皮,表面上却喊出兴建“物流园区”的口号,暗地里却搞商业地产开发。这样的物流企业使整体物流信誉度大打折扣,对整个物流行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郑州市的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业务内容多数仍是仓储、运输等基础性服务,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自动化程度低,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全程服务,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能力都显不足,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十分欠缺,难以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尽管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目前的物流业态仍处于自然淘汰状态,物流行业的信任度低,还没有到一家独大兼并若干小企业的地步。

    (二)物流信息化有待提高,标准化建设有待突破

    信息化方面,郑州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能力不强。信息数据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态的,且标准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家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的局面;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市场上又缺少适合物流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因此物流企业在获取物流信息和与客户接洽的方式基本上还是以电话、传真为主,大多并没有采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参与日常的运营;与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如工商、税务、商检、金融、保险等还没有互联互通。这些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严重阻碍着物流综合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大大地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物流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的标志与核心,日益成为郑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瓶颈”。

    在标准化方面,经济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主要是通过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在市场上的不断磨合,为了共同的利益完成的。郑州市物流标准化在总体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铁路、公路、民航、工业部门物流系统,都有自己的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以传统的部门划分以及地域划分为基础,缺乏协调配合机制;因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如:物流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市场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还比较薄弱,物流标准化的许多方面需要从基础性工作做起;物流标准化对行政力量的依靠程度比较高,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的作用。

    (三)政府管理条块化, 管理整体效能弱化

    郑州市与物流业相关的铁道、交通、民航等单位实行部门管理,使全市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分割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又自成体系,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业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业的社会化进程。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 难以形成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达不到节约物流成本的作用,无可避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物流业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

    (四)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郑州市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尤其是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郑州市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还很少,仅有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少数高校开设,另外一些中专和高校因为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近几年才开设此类专业,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从事于操作性工作,市场上缺乏高层次管理层面的人才。而且各校仍处在自行筹划设计课程与实践阶段,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培养方向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离市场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在这种背景之下,人才已成为郑州市发展物流的瓶颈。

    (五)物流企业缺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一方面作为物流服务方的物流企业,已开始采用全球定位系统,物流实时监控系统等信息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作为物流需求方的工商企业综合运用物资采购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信息管理的企业较少,还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缺乏以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及相关企业信息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这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降低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利用率,造成了重复建设,浪费了公共资源。

    (六)物流企业发展的环境渐趋完善,但物流业重大项目难以生根

    近几年,工业、专业市场、建筑、产业化农业发展较快,河道改造、道路建设,许多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发展物流业,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方便了货物的进出;同时,由于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到位,又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大物流的瓶颈。

    四、推进物流智慧化建设的建议

    (一)打造先进的物流智慧化体系

    依托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郑州)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拓展物流网络通道,完善物流设施,集聚国内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与国际接轨、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协同发展,拓展延伸物流服务功能,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形成连接产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按照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战略定位,优化区域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构建以郑州为中心、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城乡分拨配送网络为基础的“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网络体系。“一中心”,即郑州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加快建设立足河南、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国际快递物流枢纽、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提升郑州在全球物流格局中的枢纽功能和地位。“多节点”,即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形成郑州国际物流中心与各物流节点城市分工合理、配合紧密、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网络。“全覆盖”,即覆盖全市各县(市)区、乡的分拨配送物流网络,主要建设市县分拨配送中心和城乡末端设施网络。

    (二)建设郑州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国际陆港,开通加密国际冷链航线,拓展中欧班列(郑州)冷藏集装箱铁路线网和腹地范围,提升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口岸功能,完善多功能、标准化、国际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国际航空和铁路冷链物流枢纽。发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优势,重点在惠济区建设以速冻食品、水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在经开区建设以肉类、医药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在二七区建设以低温乳制品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在中牟等周边县区建设以果蔬及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集中区,支持龙头企业构建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仓储+干支线运输+城市配送”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形成全国重要的冷链加工交易和集散分拨中心。

    (三)建设郑州国际快递物流枢纽

    1.强化航空快递枢纽建设。依托航空、铁路等交通枢纽设施,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及相关配套工程、空铁联运航空物流项目、郑州南站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和机场引入高铁专用线等项目建设,提升国际快件处理能力。依托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开通郑州航空快件“绿色”通道,开展航空运输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推行“卡车航班”搭载国际快件模式,实现航空与陆运方式灵活转换、无缝衔接,构建贯通全球的航空快递国际通道。

    2.建设国际邮件快件经转口岸。依托郑州航空、铁路国际枢纽口岸,建设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开拓郑州直航国际邮路,增加欧向、美向等国际航空邮路数量,推行进境邮件“一点通关、分拨全国”模式。规划建设国际邮件铁路陆运处理中心,推动中欧班列(郑州)运输国际邮件常态化。

    3.建设全国性快递物流集散交换中心。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国际陆港、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跨境快件中转分拨中心,增强快件集散交换和配送一体化功能,打造全国性快递物流集散交换中心。

    物流智慧化建设已经将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和运输配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贸易方面的逐渐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的逐步自由化已经将现代物流推到了时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在发展郑州市物流业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可以通过合资企业,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在合资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作模式。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智慧郑州建设、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面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智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