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1 文章来源: 作者1: admin
日前,投资26亿元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年产10万辆电动车项目、投资10亿元的河南中烟新郑原料配送中心项目、投资10亿元的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吨长春西汀原料药和2亿支长春西汀注射液建设项目、投资8.5亿元的香港华润集团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啤酒加工项目、投资8亿元的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新技术健康功能型糖果巧克力及烘焙食品项目等先后“入嫁”新港产业集聚区。
2012年冬第一场雪后,寒冷难挡黄帝故里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浪。投资28.4亿元、年产240万吨的华辕煤业,投资15亿元的国际石材城项目,投资13亿元的中央储备粮河南分公司大豆油加工项目,投资4.5亿元的华驰薄板热镀锌板及电镀锡板项目、投资4.35亿元的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生猪屠宰、40万吨饲料加工和冷链仓储物流项目正在建设……随着中储粮、天津药业、达利食品和河南桑乐数字化太阳能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陆续在此投资,“抢滩发展制高点”,促使新郑经济标杆再次“爬高”。
2012年1至11月份,集聚区新签约项目26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6个。集聚区内企业达到280多家,就业人数达到4万多人。
置身新港产业集聚区,我们仿佛听到了这里加快发展的脚步声。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等许多国内一流集团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新港产业集聚区。富士康60多家配套企业、海马汽车200多家配套企业、深圳航空公司飞机零配件制造近百家配套企业都把新港产业集聚区作为入驻中原的首选之地。今年以来,该区共迎接国内外考察团近70起。
新港产业集聚区以其独特的禀赋显示出后来居上的气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快速推进,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我们到这里投资兴业,看重的就是这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储粮新郑直属库现场工程师郭兴浩坦言投资新港产业集聚区的初衷。
集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三港合一的区位条件,奠定了新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优势。“我们的区位优势是独有的,要在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双驱动,逐步将集聚区打造成为新郑招商引资的桥头堡、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经济发展的带动区。”该区相关负责人的信心和决心溢于言表。
近年来,新港产业集聚区牢牢把握城市建设“东进北扩”的发展机遇,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基础先行、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用于新港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拉大了集聚区框架,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提升了档次和品位,基本实现“八通六有”(通道路管网、通公交车辆、通上下水、通电力设施、通道路照明、通节能型燃气、通有线广播电视、通邮政通讯和有省级水平以上的集聚区总体规划、有特色明显的品牌企业和产业聚集、有符合集聚区特色的标准化厂房、有完善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有街头游园等公共娱乐设施、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的配套基础设施,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要“引凤” 更要“留凤”。为把新港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产业集聚、产业链条完善的全省一流集聚区,该区着力打造“融资平台、服务平台、招商平台、设施平台、协调平台”,对入驻企业推行“保姆式”服务,始终把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意识放在首位,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快速反应、马上就办、跟踪服务、责任到底”的理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入驻企业创造“低成本、零障碍、高效率”的投资环境。该区还成立专门的协调工作组,按照新郑市百名领导干部联系百家工业企业、协调百项工程、新招百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项目)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从6月23日签约到7月17日开工建设,历时不到一个月,如此高的工作效率让我们非常放心。”河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该区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深有体会。
如今,依托郑州航空港,该区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打造发展平台,形成了食品医药、富士康配套、现代仓储物流“三足鼎立”的整体联动发展格局。目前,新港产业集聚区南北组团已入驻企业280多家,正在兴建20多家。包括以达利食品、光明乳业、冠超食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以正隆包装、高宝包装为主的富士康配套产业,以中铁物流、中储粮新郑分公司等企业为主的仓储物流产业,以润弘制药、天津药业、卓峰制药等企业为主的医药加工产业。新港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了产业配套、分工合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使工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扩散源、自主创新的集散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2012年,集聚区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入 60多亿元,全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5亿元,税收总额3.8亿元。如今的新港产业集聚区犹如动力强劲的发动机,拉动新郑工业经济不断转型、提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