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5 文章来源: 作者: 办公室
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
郑州市工商业联合会 许元浩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郑州市工商联于近期组织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线上调研,对相关企业下发调研提纲,收集相关信息;二是实地考察,分别对荥阳昌煜实业有限公司和新密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企业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成效;并召开座谈会,收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商联代表)、民营企业和商会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普通村民的感受、意见建议。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地“千企帮千村”行动总体情况和主要数据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郑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摆在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履行社会责任,为脱贫攻坚取全面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进入“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全省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592家,精准帮扶全国722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400余个),受帮扶贫困人口9.34万。累计投入产业帮扶项目资金约17.9亿元;投入就业帮扶资金总额约1.31亿元;投入技能帮扶资金总额约762万元;公益捐赠约1.48亿元。康利达、建业、伏羲山3家企业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二、本地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郑州市工商联按照省工商联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积极响应,坚持按照相关要求“对标”落实。抓住关键环节,明晰路径办法,统筹资源力量,瞄准靶子,在“精准”上下功夫;开对方子,在“结合”上下功夫。同时紧紧着眼单位实际,全面发动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行动中。
(一)多措并举,引导商会、企业参与脱贫攻坚
一是开展“村企共建”活动。郑州市工商联着眼单位实际,立足郑州,按照村企自愿、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共促村企双赢。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鼓励农村利用土地、劳力和自有资金等资源,与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为村庄发展一起出点子、找路子,形成村企互促互进发展关系。如新密市工商联按照村企自愿的原则,采取“一企帮一村”或“多企帮一村”的形式,组织引导非公企业参与贫困村集体经济建设。二是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因地制宜开发各类产业,打造带贫点,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贫困户”、“旅游+扶贫”等模式,打造品牌,拉长产业链条,使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确保产业效益发挥良好。三是大力开展社会联建。为积极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精准扶贫行动,郑州市工商联动员各级商会组织大力开展社会联建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事实充分证明,社会联建已成为我市构建扶贫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脱贫攻坚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二)树立典型,强化宣传引导力度
郑州市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托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系统以及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研系统树立产业扶贫先进企业典型并向上推优。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积极作为的民营企业参与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研;收集“万企帮万村”行动先进企业典型案例,整理上报相关资料信息;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河南康利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景霞,市工商联副主席、郑州昌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鸿昌,市总商会副会长、郑州医美健康产业集团邢永杰等5名企业家荣获郑州市“新时代优秀慈善企业家特别贡献奖”;康利达、建业、伏羲山等3家企业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三)项目引领,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增收
郑州市工商联积极号召会员企业在产业扶贫中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实现永久脱贫的主抓手,增强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将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引导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突出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精准谋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提高产业对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覆盖度和受益度。
新郑市工商联以“双联双助”为依托,向全市非公经济人士发出倡议,弘扬光彩精神,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中牟县县工商联会员企业河南印象老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按照贫困户土地情况安排种植不同中药材产品,让贫困户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来种植,为贫困户产业转型找出新路子,从而实现稳步收入精准脱贫。
三、本地民营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其他工作和成效
一是疫情防控积极有力。 新冠疫情爆发后,市工商联积极引导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及市直属商会切实履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为乡村疫情防控工作献计出力。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市参与捐赠的会员企业、商会组织、企业家个人共800多家,捐赠款物1.36亿元。4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工商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11名企业家被评为“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二是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贫困劳动力复岗就业。在疫情防控紧要时期,广大民营企业严格落实“七个优先”就业政策,吸纳贫困户就近务工就业。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确保贫困群众收入不因疫情而下降。
四、本地压茬推进“千企帮千村”与“千企兴千村”工作设想和做法
郑州市工商联将以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要求,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努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一)搞好调研,摸清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市工商联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作用。通过开展专项调研,全面梳理开展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了解民营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和政策诉求。为郑州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出彩提供有益参考。
(二)制定方案,针对问题做好顶层设计。
针对前期调研成果,制定《郑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重点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5方面做出说明。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指明根本遵循。
(三)贯彻落实,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郑州市工商联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既定方案,利用工商联工作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引导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及市直属商会切实履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为“万企兴万村”工作献计出力。
五、本地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要素保障有“欠缺”。1.财政要素制约,目前企业在乡村扩大再生产时,面临集体土地或企业流转的集体土地没有质押权,不能通过抵押贷款获得流动资金的困境,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2、土地要素制约,一些涉农民营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受原有厂址周边环境限制,用地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3.基础设施制约,一些产业项目在落地和一些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交通条件制约,影响企业发展。部分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用电、用气紧张,得不到及时解决。二是政策供给有“空白”。需要出细化方案,制定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特别是抓紧出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三是营商环境要“优化”。从调研反馈情况来看,我市营商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地区,围绕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和需求,加快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营商环境,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对进一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我们建议如下:
(一)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最直接的就是产业振兴。要从财政政策、土地供应、企业服务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便利。通过有关金融机构要为涉农产业项目提供低息贷款、配套再贷款、农业专项贷款的利率优惠,缓解涉农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流转等方式,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土地问题。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财政政策支持。认真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郑政办〔2019〕15号)文件政策,运用贷款贴息、贴担保费、财政奖补等政策措施,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大贷款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科技研发等,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 (园区)创建工程,对认定为积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四星级企业”、 “三星级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补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对于向上晋星企业,以补差的方式进行奖补。二是加强用地政策支持。借鉴浙江湖州“点状供地模式”、甘肃乡村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模式(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贵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利用荒地、林场和水面发展)等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模式,破解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土地瓶颈。三是纳入乡村振兴产业打造规划。结合城乡规划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效益,争取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表现良好,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充分、利益分配满足当地集体、农村现实需求的民营企业投资的乡村产业项目纳入乡村振兴产业打造规划,在用地、资金、服务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强基础补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完善制定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特别是抓紧出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全面发力,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方面全面振兴。
一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要进一步聚焦群众出行、道路照明、环境改善、丰富娱乐生活等需求,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公务服务建设维护试点范围,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为民营企业下乡入村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进一步完善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配套制定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基础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全市开展的40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83个,乡村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下一步,要围绕服务城市“西美”建设,新开工建设15个以上美丽乡村(含4个传统村落)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及设施建设。
(三)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树立“用户思维”“店小二”意识,倾听市场主体及基层群众的呼声和需求,通过落实落细政策措施、搭建完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沟通机制等措施为企业排忧解困,让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内生动力。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组织宣传培训、电视、广播、微信、抖音等各种方式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宣教引导,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和集体经济、农民个人之间的构建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共赢发展;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增强法治观念,保护下乡社会资本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下乡营造一个良好环境。二要加强纠纷调解。引导基层政府、村委(社区)在村民拆迁安置、村集体土地征收等涉及群体性纠纷调解方面加强协调和解决机制探索,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建设条件和环境。三要加强法制建设。及时向政法、公安部门提供社会黑恶势力或村庄宗族势力恶意干扰或渗透项目建设的线索,对寻衅滋事、聚众闹事、强行阻工、封门堵路扰乱项目建设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