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3 文章来源: 作者: 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郑州市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多。2020年,中原科技城挂牌启动,复星国际等首批60个高科技项目入驻;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新建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新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3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861家。2021年上半年,郑州成功引进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声学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电网络通信集团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科技型企业1434家,总量达到9280家。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36家,占全省登记入库企业总数的51%。
但也要看到,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郑州市技术创新能力仍有一定差距。截至今年7月初,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30027家、16891家、11555家。郑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仅为2944家,排名垫底。相比处在中游的天津(7436家)、武汉(6225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距离排名倒数第二的重庆,也相差千家以上。且目前还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
二、存在问题
(二)招才引智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吸引力。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只重视引进不重视培养,科技人才成长双通道机制运行不畅,没有形成一整套科技人才发掘、培养、使用机制;有的企业缺乏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方式单一,忽视创新性企业文化建设,不利于为人才成长提供畅通的渠道和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是郑州市人才队伍建设不均衡。郑州区位优势持续提升,专业化科技人才资源比较充足,但是依然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培养的有效机制和平台。由于优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量少,平台和产业支撑弱等原因,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同时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更愿意去科研院所而不是企业。
(三)创新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郑州市现有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提供无竞争性、无排他性的普惠性服务,缺乏科创企业的针对性和专业化服务,科研创新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难度大。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获得的金融支持仍以银行贷款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较低一;同时在贷款时的要求和成本也较高,影响企业持续大胆投入科技创新的决心。二是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诉讼周期长。有的企业反映,产品创新需经过审批,审批专家都是同行业从业人员,创新就意味着泄密。三是创新产业集群效益不强。各类园区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本地科创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无法配套,没有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集群。有的企业反映,本地科创企业的产品在本地推广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反而不具有优势。
三、意见建议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一方面需要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撑,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制与机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家培训活动以开拓企业家国际、高端化视野,增强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二是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加大对企业创新精神的宣传推广,讲好企业创新故事,发挥正面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以及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三是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基础研究类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创新资源储备。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建立创新载体管理平台,由政府主导组建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平台,以核心技术难题为牵引,引导双方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协作,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各类资金向创新活动配置、统筹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加大本地创新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通过政府引导,以市场换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制定出台基础研究型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和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协调人才资源,探索制定针对企业科创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到科技型企业工作的科创人员给予特殊补贴。加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大批掌握技术的能工巧匠。二是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研发人员的培养,逐步建立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经营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三是发展完善保障体系,将高层次领军人才在科研、购房、落户、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合理需求纳入保障,为科创人才提供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落实政策落地服务,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一是推动企业提高对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的决策参与度,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政府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重点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郑州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开展科技及产业化项目等创新活动中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效,要引导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各区县建立相关优惠政策落实配套措施,加快推进融资、知识产权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好保障。三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政府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企业调研活动,或组织专家学者、委托第三方组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开展政策效用评估,为政策立改废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