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商联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首页 > 参政议政

新郑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状况及对策调研报告(一)

发布时间:2015-09-14 文章来源: 作者1: 新郑市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在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而作为先富起来的非公经济人士,其思想意识极为活跃开放,言行举止对社会的影响力极大。那么,当前,我市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到底呈现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在强化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中有所突破和作为?新郑市工商联通过对我市部分非公企业、市工商联会员企业进行调查走访、调研座谈,倾听企业的意见与建议,进行问题分析,研究对策,特形成此报告。 
    一、从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简史看我市非公经济领域目前基本思想状况。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90年代末期,我市的非公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逐步转变的过程。我市经济的起步发展主要得益乡镇企业的易军突起,以辛店机制石棉瓦加工、西关工业园、服装工业区等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建材、化工、服装等,这一时期我市非公经济人士最大的特点就是肯吃苦、有胆识、懂经营,但正是这些土生土长的乡镇能人,由于缺乏对市场的有效把握,使这些红红火火的乡镇企业仅仅是昙花一现。从1997年至今,我市非公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东北部乡镇的迅速崛起和城市环境的极大提升。随着航空港落户我市,以薛店为核心的东北部乡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通过创办开发区,吸引了一批外来投资商投资商、创办企业。在此过程中,市乡两级政府整合全市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为投资者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硬件环境,使我市非公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非公经济体总数达到13000余户,主要分布在:工业、贸易、物流、交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仓储、房地产等行业,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与此相对应的,在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非公企业家积累起了一定的资本,但管理方式很多仍是以家族式企业为主,子承父业,发展理念不够先进,有的甚至还沿袭着家庭作坊粗放、落后的经营管理,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存有“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闯大市场、求大发展、当大老板、干大事业的雄心和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