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商联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首页 > 参政议政

发挥商会作用助推产业聚集发展(二)

发布时间:2016-02-01 文章来源: 作者1: 新郑市

    三、产业聚集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产业是产业集聚区的核心,集聚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动态过程。五大产业聚集区的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产业集聚区内各类企业的发展,支撑了全市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了全市产业竞争力,带动全市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通过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带动全了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产业集聚区集约发展,带动了全市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2、为经济转型提供创新保障。
    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云集、产业集中,突出的增长效应十分明显。五大产业集聚区作为新郑对内对外招商引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每年都有省内外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都能形成经济增量。其次,产业集聚内众多关联企业和同类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出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更进一步吸引各种资源流向产业集聚区,并促进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支撑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全市经济加快转型。
    3、为科学发展提供重要途径。
    产业集聚区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污染治理设施,区内企业统一使用公用设施,统一进行污水处理,实现了土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了生态和环境,减少了资源浪费。其次,产业集聚区发展有利于吸纳转移人口,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产业集聚区建设,拉大了城市框架,拉动了当地就业,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第三,产业集聚区企业集中布局,有效解决了过去企业分布散乱、资源浪费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对保障耕地稳定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产业聚集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全市五大产业园区的发展态势良好,载体功能和综合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对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但相对于南方一些发达地区,由于起步较晚,五大产业集聚区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迟滞了产业集聚区发展步伐,制约了产业集聚区对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是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市委市政府在产业集聚区规划、产城融合、财税、土地利用等均有一定政策,但这些政策措施在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工作中,没有得到完整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职能部门重视不够、行动迟缓,产业集聚区所在地满足于眼前利益,政策落实不完整,配合不够。 
    二是管理体制相对混乱。产业园区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独立的经济管理权限,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与市政府及所在乡镇政府在行政区划和责任权限上划分不清,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度。
    三是园区建设与周边城镇化、农业发展结合不够。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没有与全市及周边乡镇布局很好衔接,产业功能与居住功能布局划分不清;一些产业集聚区与城镇所在地相距较远,通勤设施不配套,这些都制约着产业集聚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功能。产业集聚区建设没有与村镇规划很好衔接,产业集聚区内迁建的村庄没有按新型农村社区要求进行建设,腾出的土地没有按规定使用。部分地方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衔接不好,耕地占补平衡做得不够,或复垦土地质量不高,影响粮食生产能力。
    四是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够高。全市的产业园区还处于企业集中布局阶段,产业集群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集聚区内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不强,竞争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主导产业规模小,行业不集中,集聚度不够。
    五是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部分产业集聚区由于建设资金问题,区内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不健全。一些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规划、污染治理、土地整理、投融资平台建设上进展不快。土地、资金、人才、信息面临发展瓶颈,土地审批难、资金筹措难,人才引进难,新引进产业缺乏所需的技术人才。
    六是创新精神不足。产业集聚区是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缺乏解决的有效办法,在理念、工作方法、政策手段上缺乏创新。
    五、成立产业聚集区商会在产业聚集区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助推作用
    产业聚集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除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体制相对混乱、园区建设与周边城镇化、农业发展结合不够、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够高、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以外,同时也存在着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相互协调与配合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聚集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形下,服务企业、沟通政府的商会组织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地区之间搭桥,为企业之间牵线。产业聚集区商会具有“承上启下”与“合纵连横”的重要功能,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商会可以凭借强大的多方沟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加强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推动企业抱团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是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过程中,商会有独特优势。在新郑的五个产业园区内,企业数量大,涉及的行业多,但大多规模相对偏小。政府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中,对产业的管理力量和控制力相对较弱。众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政府部门很难做到给予一一答复和满意的解决方案。其次,部分聚集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政府监管部门的不到位而产生一些损害行业利益的投机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第三方的力量,产业集群中的商会作为集群企业组建的民间组织,发挥其独特作用。一是能够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为聚集区内的企业提供有关市场、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咨询信息和指导建议,使企业少走弯路。第商会对会员企业在经营中发生的一些矛盾也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解、化解干戈、公证仲裁。三是通过其商会的信息资源、工作服务平台、咨询机构、沟通渠道等手段,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企业发展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商会会员的技术、管理能力等。四是对聚集区内商会的会员企业中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企业经营行业予以劝说、阻止、制约,使各企业按照规范的行为进行运作。五是商会利用其组织关系,通过经常召开各种会议、活动等形式,促进各企业间经常沟通交流,互相促进、互助合作,同时沟通协调企业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商会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市场细分和企业协作。产业集群是促使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经济活力的有力保证。商会可以发挥其“合纵连横”的资源整合功能,利用自身的集合性弥补企业的单一性和分散性,实现资本的扩大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内有序分工与协作,进而打造有特色、有价值、有专长的产业集群。
   三是商会通过发挥较强的凝聚力,集中力量打造产业聚集区区域内的专业品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聚集区内经济的竞争力源于聚集区品牌的发展,而品牌效应是聚集区经济的产物,是众多企业通力合作努力的结果。商会不仅能利用其组织和服务功能,动员企业多以整体形象出席各类活动,提高本地商品知名度,共创区域品牌,还能制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通过引导企业从自发创建企业品牌向自觉塑造区域品牌转变,提高行业和聚集区的竞争实力。
  四是商会能给予聚集区内的企业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促进不同区域之间合作发展。商会能引导企业“走出去”拓宽本土产品的市场空间。商会不仅能为聚集区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丰富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还能充分发挥“鲶鱼效应”,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实现企业之间互为合作、共同发展。此外,商会是“以商引商”的重要载体,是连结聚集区内外经济社会的窗口和纽带,凭借在聚集区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也能强商会间的区域合作,以此更好地服务于聚集区经济发展。
    五是商会能够为聚集区内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商会通过非行政性的手段在产业聚集区内商人群体中开展活动,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并以服务企业为最终目标,积极落实政府政策,做到“在商言商、为商而谋”。商会在增强企业实力、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商会能够及时接受政府宏观方向性指导,通过标准制定和信息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聚集区内的统一市场形成,对企业开展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等中介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进入目标市场,协助企业拓宽市场发展空间,进而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商会还能通过加强产业聚集区内企业的政治参与能力,使聚集区的企业能够为区域发展规划和各类公共政策的制定发表意见,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便利,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六是产业聚集区商会能够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协同内企外商共同发展。在全市的五个产业园区内,众多企业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和生产业融汇交织在一起,与本地文化、本地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说明产业集群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来支撑。聚集区内各企业只有与本地经济融合在一定社会文化氛围中,在观念上能够广泛趋同,并影响和渗透到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使企业的发展稳定和谐。商会正式培植集群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以商会为主体的聚集区文化对各个分散的小企业进行共同的本地文化传播,建立专业性产业群形象,不断增强聚集区企业发展产业群的信心,才能使聚集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