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5 文章来源: 作者1: 调研处
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兼具生理代谢、卫生整理、审美乃至商业等多种功能。它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着城市文明前进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公厕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窗口之一,体现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厕无论在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小厕所,大问题”,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市的公厕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其突出问题在于设计的“人性化水平”和建设管理水平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厕所设施、标识及卫生缺少监管。一是现有的一些厕所,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照明灯,市民及游客晚上入厕十分不便。二是有些厕所没有标识或标识不醒目,行人不易寻找。三是卫生管理不到位,有的居民区(尤其是城中村)虽然有公厕,但卫生太差,脏、臭,异味扑鼻,粪便堆满坑,尿液遍地流。肮脏的公厕,一方面使内急人员难以入厕,另一方面,最大的威胁就是通过粪便、尿液可以传播霍乱和痢疾,造成传染病的发生,有害于居民和游客的身体健康。
2、运行管理不平衡。公厕私人与公厕管理混乱,厕所乱收费现象严重。很多厕所只是前期建设好,就放任自流了,没有进行定时专人清洁维护,很多厕所的冲水设施损坏不能冲水或一直冲水,蹲位隔板挡门破损问题严重。目前我市的公厕基本都没有提供休息区域、取暖、制冷、去味换气设施,有的公厕甚至出现了冬季水管爆裂现象。
3、新建公厕选址难。城市繁华路段为厕所建设重点和难点,繁华路段人流量高,厕所需求大,但是繁华地段寸土寸金,且厕所可以说是最不受欢迎的邻居,这就导致厕所选址困难,建设在核心地段,周边商铺群众反对意见大,导致很多厕所无法建起,更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出台《公厕建设与管理规划》,对市区公厕的布局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建设,公厕的密度应根据人口流动情况而定,繁华街道应密一些,而人口流量较少的地方应相对稀一些,但应保证每个主要路段和住宅小区至少有一个公厕。在全市范围内的街道、道路、公共场所、广场、居民住宅小区要按城市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造公厕,要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生工程、政绩工程、功德工程。
2、加强现有公厕的提档改造。推动各区加大旱厕及陈旧落后公厕的改造力度。同时,采取延长公厕开放时限,推行公厕管理服务外包,强化公厕管理巡查考核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厕管理水平,加强公厕设施的管理维修。对市区现有的设施不完善的公厕,要认真加以改进,配备、配齐设施,确保每个厕所内都要有照明灯,有冲厕的水龙头。城市、街道公共场所要用中英文标明公厕方位,如在繁华地段的厕所做成广告牌,或者标注优地图上等。
3、加强对公厕的管理,做到有专人清扫、维护,并保持厕所内空气畅通。并进行定期检查。禁止在厕所里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核、纸屑等废弃物。大小便池耍随时冲洗,并及时清查厕所内纸篓垃圾。保持洗手池、地面大小便池的清洁干净,做到无积水、无尿碱、无污物、无异味。凡是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处罚和纠正,确保入厕卫生和居民、游客身体健康。
4、成立城市公厕建设专家委员会,围绕整个城市的定位,结合地方特色和公厕功能需要几个方面,听取相关业内专家的建议,根据委员会评判结果来制定公厕样式和设计标准,更加科学的指导、改建、优化公厕。
5、鼓励开放内部公厕。一是开放单位厕所,党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所花的每一分钱来自于纳税人,因此,厕所不应独尊,应该向全社会公众开放。二是餐厅、超市、加油站、企业神位、民营单位,这些对外营业单位的内部厕所要对顾客开放使用,虽然增加了一定的管理费成本,但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已,另一方面可以给人一个好口碑,在提高社会美誉度的同时可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打基础。另外,政府可以考虑,向群众开放的内部厕所,在政策上要给予适当的扶持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