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商联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首页 > 直属商会

郑州舞阳商会“走进棠溪剑业”

发布时间:2014-09-03 文章来源: 作者: gsl

  这里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嫘祖故里、这里是有着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棠溪剑文化发祥地、这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暨棠溪宝剑传人河南棠溪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高庆民续写历史的地方。甲午中秋节来临之际,郑州舞阳商会、舞钢商会一行30人应身为郑州舞阳商会副会长高董邀请“走进棠溪剑业”。共叙乡情、共论剑道、共话商是。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相传她是养蚕缫丝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历史上悠久文明大国,我们先祖创造了著名于世界的灿烂文化。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嫘首倡婚嫁,母仪天下,福祉万民,和炎黄二帝开辟鸿茫,告别蛮荒,功高日月,德誉华夏,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  

 西平棠溪剑文化之所以有着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说它发端于西周, 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冶铁业的出现和兴盛,具有得天独厚铸剑自然资源的棠溪,铸剑业风兴云起,规模宏大,工匠云集,铸造出中国宝剑的辉煌,成就了史书上的佳话。至唐末一场战乱,棠溪冶铁铸剑毁于一旦,铸剑工艺散失民间,生活在棠溪河畔的高氏打铁匠人代代维系着。虽然如此,但工艺的传承几近濒危,至第七代传人高庆民,棠溪剑文化才点燃了光复的希望。

 高庆民的父亲高西坤,解放前毕业于天津大学,是一位典型的工业救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缘于他曾在天津德国人开办的铁工厂里从事过锻铸,熟练地掌握金属锻打的技艺,解放后又到西平开办大陆铁工厂,热衷于家乡世代传承的棠溪剑文化。此时,青少年时代的高庆民从父亲的锤声里读出了父亲自觉的民族责任,秉承了父亲的遗传,在读书之外,痴迷于棠溪铸剑工艺,带着执着的追求,和父亲一同挑起了光复民族文化的重任。

 希望总是光顾着有准备的人。高庆民终于从棠溪剑文化的炉火里,熟练地掌握了欧冶、干将的高超技艺,敲出了棠溪剑文化的光芒,加之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对剑文化的重新理解,以崭新的创意,打出了棠溪剑文化的品牌,得到了权威专家鉴定会的充分认可。2000年10月,棠溪千年龙剑被国家权威部门组织高级专家鉴定会鉴定为“中华第一剑”,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河南省、国家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对棠溪宝剑文化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华第一剑无愧第一

 怀着对嫘祖文化的敬仰和对剑文化的感佩,2014年8月30日上午九点,由郑州舞阳商会秘书长郭海钦受王庆云会长委托、舞钢商会荣誉会长岳泰山带队,一行30人在绵绵秋雨中从郑州出发“走进棠溪剑业”。

 两天的活动是从“棠溪剑业博物馆”拉开序幕。开门见山,河南棠溪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州舞阳商会副会长高庆民说:中秋节就要到了,欢迎乡里乡亲到家里来。在上午接下来的时间里,由高董介绍了公司文化暨剑文化;下午参观了生产工厂。

 从高董的介绍中,我们领略了嫘祖故里西平人文荟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亦更被高董坚忍不拔的精神、历史责任的担当所感动。在大家心目中,高董的剑道功底称谓“大师”则当之无愧!不错,他曾荣获“中国民间工艺大师”的崇高荣誉;被业界和相关部门誉为“铸剑大师”。在大家眼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千年龙剑”!在下午参观生产工厂的过程中,从专业技术工人一丝不苟的严谨认真到棠溪宝剑制作每个环节再到亮剑,又使大家目睹了“中华第一剑”是怎样炼成的。于是就有了“剑魂”的思索?

 如果说第一天的活动是在室内“论剑”,那么,第二天的活动则是走出去“话商”。

 驱车四十多公里,大家来到一个山顶上,眺望远处是绵延的伏牛山(脉),平视前方是水天一色S相间的湖面,于是有人说酷似千岛湖。高董说:这里可比千岛湖有历史底蕴,当年这里是“河伯城”、相当于一个国家,东大门在西平、西大门在舞钢,“十里长街”呀,冶铁文化在这里兴盛两千七百多年!在我国历史上,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这三个历史时代唯有这里有冶铁铸剑。现在,西平是“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而舞钢则是“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都”。

 谈起现在和以后的发展,高董更是踌躇满志。他说:“这里是谭山水库景区,下午要去的是棠溪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我已与县政府签订了长期(50年)开发协议,准备再现昔日“十里长街”的辉煌,当年大诗人李白有诗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隐翠柳,铁戈不夜天’。以嫘祖文化和冶铁文化为内涵,发扬光大历史文化遗产,打造这里的“城市名片”和“剑业文化品牌”!

 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之所以这里是冶铁遗址、全国独一无二,完全可以申报国家项目”;“县里一定要切切实实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务必要高起点、大格局、大手笔,请高端机构设计规划”;“按总体规划、分成若干项目,谁愿意干哪个项目都可以”;“在宣传方面要搞好策划、高屋建瓴;在开发方面要分期实施、统筹安排”·····

 出谭山水库景区不远,大家来到了棠溪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

 真是不来不知道:听景不如看景——原来这里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之所以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说她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分为棠溪峡、棠溪湖、蝴蝶山、跑马岭四个游览区;是说她集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深邃的炎黄文化于一体,是祖之源、剑之源、水之源;相传黄帝正妃嫘祖教民养蚕就在棠溪源。

 真是一来才明白:种下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